首页
+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院概况
+
学院历史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组织机构
联系方式
人才计划
师资队伍
+
农药化学研究所
有机化学研究所
物理化学研究所
分析化学研究所
无机化学研究所
环境与应用化学研究所
化学教育研究所
分析测试中心
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行政
科学研究
+
学科建设
系所中心
科研项目
发表文章
申请专利
科技奖励
技术成果
仪器平台
本科生培养
+
通知公告
规章制度
培养方案
选课指导
文件下载
研究生培养
+
通知公告
规章制度
培养方案
文件下载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学工动态
学生资助
就业指导
心理健康
创新创业
规章制度
文件下载
党建思政
+
党务通知
理论园地
支部风采
工会工作
安全工作
相关文件
校友工作
+
校友活动
校友风采
校友捐赠
工会工作
安全工作
相关文件
人才招聘
+
招聘信息
学校首页
ENGLISH
首页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院概况
学院历史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组织机构
联系方式
人才计划
师资队伍
农药化学研究所
有机化学研究所
物理化学研究所
分析化学研究所
无机化学研究所
环境与应用化学研究所
化学教育研究所
分析测试中心
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行政
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系所中心
科研项目
发表文章
申请专利
科技奖励
技术成果
仪器平台
本科生培养
通知公告
规章制度
培养方案
选课指导
文件下载
研究生培养
通知公告
规章制度
培养方案
文件下载
学生工作
通知公告
学工动态
学生资助
就业指导
心理健康
创新创业
规章制度
文件下载
党建思政
党务通知
理论园地
支部风采
工会工作
安全工作
相关文件
校友工作
校友活动
校友风采
校友捐赠
工会工作
安全工作
相关文件
人才招聘
招聘信息
首页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肖文精团队在可见光促进的不对称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
时间:2022-06-20 作者: 编辑:马莹 浏览量:
近日,化学学院肖文精
团队
在可见光诱导
钴
催化不对称
还原偶联
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
J. Am. Chem. Soc.,
2022
,
144,
8347
.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2c02481
)上,博士研究生
姜烜
为本论文第一作者,肖文精教授
和
陆良秋教授为通讯作者。
手性苄醇是一类非常有意义的手性骨架,广泛存在于许多天然产物与生物活性分子中(图
1a
)。同时,这类分子还是不对称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因此,发展手性苄醇的高效、高选择性合成策略与方法一直是现代合成化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其中,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金属试剂对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
Grignard-type
加成(图
1b
)无疑为手性苄醇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然而,有机金属试剂的使用往往导致反应官能团相容性差、条件苛刻等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一策略的实际应用。近年来,化学家们将芳基卤化物代替金属试
剂,通过使用当量的金属还原剂发展了不对称的还原
Grignard-type
加成,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化学学院肖文精教授研究
团队长期致力于可见光诱导的不对称催化合成
(近三年代表性成果:
J. Am. Chem. Soc.
,
2019
,
141
, 6167;
Angew. Chem. Int. Ed.,
2019
, 58, 13375;
Angew. Chem. Int. Ed.,
2019
, 58, 2402;
Angew. Chem. Int. Ed
.,
2021
, 60, 22956;
J. Am. Chem. Soc.,
2021
, 143,13382;
J. Am. Chem. Soc.,
2022
, 144, 6040
)
。在本工作中,他们利用可见光诱导的钴催化实现了芳基碘代物与
醛的不对称还原
Grignard-type
加成
,
避免大量金属废物的产生和贵金属催化剂的使用(图
1c
)。
反应具有较好的底物普适性,适用于各种
芳基醛、烯基醛、烷基醛,以高收率
(
52-99%
)和高对映选择性
(
87%-99% ee
)得到了手性苄醇
(
>50
个例子)
。随后,为了探索这种
合成策略的
实用
性,
作者将其应用于手性氨基醇和药物
D-Cloperastine
的合成。
这一策略的成功实现为手性醇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
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111
引智计划)及华中师范大学
“桂子学者”计划与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等项目资助
。
上一篇:
高婷娟教授研究团队在活细胞高分辨快速动态拉曼成像(DAERI)领域取得新进展
下一篇:
我院张国柱教授课题组在氮杂环丁烷的简洁构建领域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