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深入走访,愿爱如清水拂去干涸

——记博雅行知支教团调研工作顺利开展

时间:2016-07-24 作者:陈子颖 杨以琳 编辑:化学学院 浏览量:

新闻中心消息  记者 陈子颖 杨以琳718日,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铺咀小学学生的家庭现状与学习情况,华中师范大学博雅行知支教团从三个年级各选择了部分学生家庭展开走访调研。调研工作中,队员们把被家访孩子的住址划分为枫柏柳、白鹤林b、白鹤林c、策山、铺咀街五个范围,五个小组分别负责一块区域展开调研走访工作。

 

由于许多学生所住的地方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以及队员们对当地路况不熟悉,本次调研工作花费了一整天时间才结束。在调研过程中,有不少孩子复杂的家庭成长环境让调研队员们感到十分的诧异,心疼之余,也对当地孩子的教育现状产生深深的担忧。

 

 

五年级的班长张森洪是个乖巧懂事、成绩优秀的小女孩,每天上学和放学,都能看见她和爷爷“小手拉大手”的身影。此次家访中,当C组队员们还站在门庭前,便已察觉出她家中的贫窘——窄小的柴门,门上搭着一个生锈的锁,还有年代久远的老旧挂饰。走进家中,墙上贴了一排整齐的奖状,房中的东西虽然少,但整洁有序。

 

 

然而,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每每提到妈妈这个字眼,这个年仅十岁左右的孩子便转换了眼神和语气,异样到让人感受不到一丝丝寻常母女间的温暖——通过交谈得知,作为家中的第二个女儿,与总在爸爸妈妈身边的姐姐不同,张森洪从小便感受不到妈妈的喜爱,甚至有时会从妈妈口中听见一些极伤人的话语。但平日里,爸爸妈妈带着姐姐在东莞工作,过年才会回家一次,更别提关心自己的想法了。自奶奶去年过世后,张森洪便和爷爷两个人生活,靠爷爷的手艺和父母定期寄来的钱补贴家用。

 

“不论是孩子的错觉还是家长的疏忽过失,我们都无从考究,现在只希望她能尽早和爸爸妈妈沟通自己的感受,不要小小年纪就有这么压抑的内心。” C组队员王万领耐心地劝导着孩子——“你年纪还小,老师不希望你在心里装着这么多事,你应该和爸爸交谈你的感受,可以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老师帮你寄,好吗……”

 

 

张森洪并不是仅有的个例。张红丽是四年级的孩子,她是家中最大的孩子,成绩优异,听话懂事,常常帮奶奶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在校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家里的墙壁上贴了许多她和弟弟妹妹们的奖状。张红丽的父亲在武汉打工常年不在家,而母亲在弟弟出生时便难产去世了,一直是奶奶在带着张红丽生活。奶奶的身体不好,几年前还因为心脏的疾病花费了75万元。父亲的收入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可以想象家中的拮据境况,也不难理解她为什么会这么沉默寡言。”C组调研队员张玉宁感叹道。

 

“‘留守儿童’。这个标签被用在一群‘特殊’的孩子身上。但事实上,他们和普通的孩子并没有两样,他们最最缺少的就是引导他们心灵成长的人,父母常年不在家,监护人的文化、思想程度又无法提供足够的帮助。长此以往,孩子的内心和性格渐渐变得压抑甚至扭曲。如何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问题,才是社会爱心人士和相关组织最该关注的事。”队长任有祯对于今日的调研结果发表看法。